书记员“变身” 调解员 成功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21年09月07日 | ||
“被告终于付款了,咱们这两个周的调解工作没白做!”“哇,真的,太好了”随着微信群里转款、收款的完成,速裁诉调团队书记员办公室里爆发出了一阵欢笑和掌声。 这是一起书记员们齐心协力调解成功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。2020年9月,被告许某在原告王某处买了一辆标价1800元的二手电动车,许某承诺自己将于三个月内分期付款,但许某在取得电动车去修车店给车子做检查,修车店说许某买的这辆电动车不值1800元,于是许某心生怨怼,拒绝支付剩余的购车款800元,双方一时僵持不下,之后王某见催要无望,便直接到高新区科技园派出所报案请求帮助,经派出所调解未果,于是王某诉至淄博高新区法院。起诉后,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依然非常尖锐,各执一词、互不相让,诉前调阶段未能化解矛盾,该案转入诉讼。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,进行了认真阅卷,认为案件标的虽然小、法律关系也比较清晰,但无书面证据且双方矛盾较深,该案还是应当以调解为主,于是通知跟案书记员暂缓排期,先行与当事人沟通,了解争执的焦点,寻找调解的突破口。跟案书记员拿到案件后,根据法官的指导,第一时间对案情进行了研究,在充分了解案情后分别与王某和许某取得了联系,掌握第一手资料。在此基础上,跟案书记员与同办公室的小伙伴进行了系统分析,讨论确定了基本思路后,没有惊动承办法官,就积极主动的开始了电话调解工作,并添加了双方当事人为好友,建立了“微信群”。她们一方面劝导许某,遵守诚信原则,尽快支付剩余购车款,另一方面同王某沟通,告诉他要相信法院一定会维护合法的权益,不要急于一时。在书记员一遍遍的电话、一次次的微信沟通中,双方当事人强硬的态度逐渐转变,最终被书记员的耐心细致所打动,尽管双方依然互相指责,但都接受了书记员的建议,各退一步,同意讲和,却又彼此不放心。于是许某转账500元到书记员建立的微信群里,作为支付给王某的剩余购车款,王某明确表示同意并接收了款项,同时递交了撤诉申请。至此,该案圆满结束,切实做到了案结事了。 这是淄博高新区法院不断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实践活动,也是深化诉调速裁的一个缩影。案件从进入法院的那一刻起,无论法官还是书记员都秉承着案结事了的理念,积极主动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,着力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、解难题,切实优化营商环境,把定分止争落到实处。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